撒母耳記上
主題

耶穌基督、神所設立的先知(撒上3:20,來3:2)
内容簡介

撒母耳記上是士師記的續集,詳記大力士參孫死後,以色列人由士師統轄,進入君王管理的時代。撒母耳是那時代的先知,他親手膏立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,和第二個王大衛。掃羅因悖逆被棄,撒母耳奉命轉向大衛。大衛是耶西幼子,蒙耶和華從羊圏中召出,是個合心意的人。鞏固了大衛的國位,使非利士及鄰近各邦臣服。
歷史背景

本書内容記述主前1105年至1011年,撒母耳出生到掃羅陣亡的歷史。這期間是以色列由權制度進入君主制度,也是非利士人一直壓著以色列人的期間。非利士人住在沿海平原一帶,以色列各族則散居在山嶺高地。以色列人因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律法,得不著祂的幫助,百姓過著貧苦和受逼迫日子,大家見到列邦都有君王治理,遂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王,以便領導他們對抗非利士等敵人。
信息

掃羅被棄絶,主要原因是“厭棄耶和華的命令”,不明白“聽命勝於獻祭,順從勝於公山羊的脂油”的道理。雖然在初時那段日子,掃羅看來十分謙卑,但終因個人的妒忌及專權,以及對的不忠,導致王朝衰落。大衛雖是個小牧童,對耶和華那偉大的信心,對那逼害他的掃羅的寬容及忍讓,給他帶來了耶和華永遠的福。
金句與靈訓

十五章二十二節是本書的金句,“耶和華喜悦燔祭和平安祭,豈如喜悦人聽從祂的話呢?聽命勝於獻祭,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”。按祂的旨意興起掌權的,也按祂的旨意廢去掌權的。獻祭而不聽命的事在面前行不通,聽命順服才能蒙悦納。還有,不像人看人,人是看外貌,看内心。二章十節“受膏”一詞原文是彌賽亞,這是聖經首次提到受膏君王彌賽亞的名。書中細述掃羅雖然蒙選,但終被所棄,大衛算是合乎心意的人,但也有缺點。只有那位永遠坐在寶座上的的兒子——“大衛的根”,是永遠的先知,也是真正受膏的君王(賽11:1-5)。
大綱
撒母耳作先知 1: - 8:
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 9: - 5:
從掃羅被廢到大衛受膏 16: - 31: